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观察

(改革之声)湖州市南浔区“三个加快”推动南浔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落地实施

发布时间:2023-12-01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数字中国、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要求,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改革争先创优,加强改革经验推广推介,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支撑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网”“浙江省生态环境政务网”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改革之声”栏目,择优登载各地各单位改革工作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厅“官微”,供各级交流借鉴、互促共进。

  近年来,湖州市南浔区生态环境分局紧紧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在全省率先利用现有区块资源,联合重点镇街进行优化布局、重组连接、整合提升,推动南浔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落地落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3年9月,该规划环评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湖州市和南浔区各级部门、相关专家等组成的规划环评审查小组审查,成为全市首个通过评审的整体性规划环评,为后续助力全区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手续简化、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优化提升,加快实现区域规范升级。一是科学谋划定区块。出台《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深化整合提升工作方案》,委托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整合提升区域的主要发展范围深入研究与分析,科学划分A、B、C三个区块,其中A区块为南浔开发区核心区块、旧馆区块,B区块为双林、和孚重兆区块,C区块为和孚陶家墩、龙头山、菱湖区块,总规划面积达69.38平方公里。二是转型升级促发展。借助省级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优势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更新生产工艺、淘汰废旧设施、提升管理水平,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升级,形成电梯、木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目前,该园区已拥有规上企业240余家,每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三是深化服务提质效。优化开发区(园区)审批流程,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优化、全过程提速,全面提升园区营商环境。从立项信息填报、环评文件编制、环保设施确定和污染物收集处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压缩编制和审查时间,减少技术评估次数,实现政务服务核心业务“掌上办”全覆盖。建立服务事项代办制度,实现“区内事区内结”,力促项目及时落地。

  二、联合推进,加快实现规划审批进度。一是做好“前期会商”,优化方式方法。针对规划环评范围大、涉及镇街主体多、现状企业数据大等问题,定期协调开发区、各镇街主体召开前期工作会商会议,深入分析研判规划环评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痛点,根据会商情况,明确办理时间,建立台账资料,跟踪对接服务,开展日调度、周点评,推动项目规划早日落地实施。前期,累计开展相关工作会商会议达10余次,分析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20余个。二是做好“现场调查”,强化协同联动。联合旧馆街道、双林镇、和孚镇、菱湖镇等镇街与编制单位成立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小组,分工合作、深入摸排,针对规划产业、规模、排污总量等方面定期开展沟通协调,收集调查相关规划内容及范围内规上企业环保资料270余家,对区域内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10余处基础设施点位进行现场踏勘,并邀请检测单位对规划区域现状环境治理开展监测,共调查规划范围内的文保等环境敏感点10余处,居民、学校等敏感点近100余处。三是做好“完善提升”,细化整改措施。与开发区、涉镇街主体、编制单位对规划环评文本内容在规划产业导向、布局、规模、排污总量等方面充分开展讨论,提出相关问题建议30余个,调整优化《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达10余处。规划期间,针对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失效、上位规划依据不足等情况,主动对接自规部门,提出采用“三区三线”阶段成果指导意见,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将规划区块产业导向、环境准入条件清单、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清单等重点内容分类细化,提出完善修改意见和建议8个。目前,该规划环评已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查。

  三、延伸拓展,加快实现项目精准入园。一是明确产业引导“定方向”。对园区各区块产业定位、布局、结构、规模、实施时序以及生态空间清单、环境准入条件清单、环境标准清单、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深入分析,明确各个区块主导产业方向,为后续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准入依据。截至目前,已召开各类分析会议达10余次,研究部署园区项目招商引资相关工作5次。二是简化审批手续“提时效”。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完成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可有条件进行环评等级降级,实现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共享环境现状、污染源调查等资料,简化项目环评内容、公众参与形式、排污总量管理,豁免公示环节,有效提升项目环评办理时效20%以上。三是强化环境保障“去风险”。规划环评在精准分析区域内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环境影响预防及减缓对策措施,整体上控制区域内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推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降低和规避园区生态环境风险。截至目前,已有效避免各类环境风险隐患20余处。

  


原文链接:http://sthjt.zj.gov.cn/art/2023/11/28/art_1201818_589499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