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观察

湖州市长兴县“保健”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发布时间:2023-11-09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近年来,湖州市长兴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引,以生态优先、低碳节约、绿色转型、共建共享,改革创新为基本原则,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已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无废城市“清源杯”、“大禹鼎”银鼎等荣誉,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实现8年连升。

  一、强体系“筋骨”,涵养生态底蕴

  一是在完善机制上突出“创新”。实施差别化考评,对污染严重的乡镇实行“戴帽”整治,对生态环境好的乡镇实行“绿色GDP”考核。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山”银行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创新推出“绿色企业系列贷”“循环经济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该县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占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比重达30%以上,县财政平均每年用于生态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

  二是强化能力上突出“全面”。加快重点行业“全电物流”、燃煤耦合掺烧污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环境监测能力、污染源在线监控等建设,基本实现县域水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全覆盖。全县共建成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站34座、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9个、危废处置单位2家、小微收运平台2个、汽修共享喷涂中心1座,各类水自动站13座、空气自动站22座。

  三是营造氛围上突出“广泛”。定期举办长兴县生态文明专题研讨班,所有部门乡镇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世界环境日、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系列宣传实践活动。先后开设《建设美丽城镇》等九档生态宣传栏目。挖掘传统文化中生态理念和思想,打造顾渚“茶文化”、煤山“红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该县群众对生态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22年涉环境信访较2018年下降72.79%,实现4年连降。

  二、通治理“脉络”,厚植生态底气

  一是治水勇于探索尝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谋划,治水敢于率先探索。在全省率先落实镇镇都有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废水分质再利用,在全省率先实现纺织行业中水回用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创立“河长制+检察”联动监督机制等。该县先后4次获五水共治(河长制)最高荣誉大禹鼎;1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全面消灭劣V类水质断面。

  二是治气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通过推广实施低硫和低灰分配煤工程、挥发性有机废气企业深度治理、矿山等扬尘治理、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等举措,重点推进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塑料井盖行业减量及转型升级、耐火材料行业改造提升等产业结构优化。该县目前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建成了全省首条水泥深度脱硝示范线,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三是清废发挥产业优势。建设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聚焦蓄电池和纺织印染两大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废电池和废丝再生利用,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加快再生电解铅、锂电池梯级利用等项目,形成国内领先的废铅酸蓄电池、废锂电池等固废处理产业链。该县目前拥有固废处置利用单位31家,处置利用能力达386.3万吨,全县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9.0%以上。

  三、添发展“活力”,擦亮生态底色

  一是奋力保护生物多样。根据县域生物特性和现状,制定湿地、地质遗迹、扬子鳄、森林等专题性保护规划。加强科研合作,开展太湖沿岸湿地生态修复、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项目。全县湿地鸟类由2010年的58种增加到112种,扬子鳄种群数量增加到9000余条,国家重点保护及省级保护植物11种,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获“美丽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佳特色案例”。

  二是强力激发绿色动能。赋能特色农业、重点工业行业数字化绿色发展。建立吕山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实施“智能环控、视频监控、精细饲喂、个体管理、繁育管理、养殖模型、移动APP”七大措施。加快重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该县吕山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湖羊养殖基地;成功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个,全国首创“铅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平台已在全省10个地市推广应用。

  三是合力创建生态示范。构建“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负责、美丽办统一协调、社会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格局,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开展绿色细胞、美丽乡村、低(零)碳等系列生态示范创建。该县已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省级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等72所,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4个,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2个、村(社区)14个。

  


原文链接:http://sthjt.zj.gov.cn/art/2023/6/8/art_1201818_589424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