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小微水体返黑返臭?这几个重点请拿捏

发布时间:2024-12-10来源: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花大力气治理的河湖中,出现了部分小微水体污染反弹现象。例如,某地一条流经县城腹地的河,曾投入巨资用时5年进行综合治理,一条水体黑臭、群众投诉的热点河,变成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观河。但最近这条河上却浮起一团团厚厚的“绿衣”,水体下降时裸露岸沿上留下厚厚的“绿垢”。    已治理好的小微水体为何会污染反弹、返黑返臭?    客观上,这与秋冬季枯水期河湖塘库水位下降、活水断源有关。今年秋冬季多地雨水偏少,我国中部和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往年同期下降,且气温偏高,为微生物及菌藻类较快生长创造了条件。加之有的水体本就整治成效不稳固、基础设施欠账多,若管控措施不跟进,必然会返黑返臭。    主观上,碧水保卫战已持续多年,一些地方出现疲惫、厌战等思想情绪,工作有所松劲。这种问题抵消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必须加以重视。    保持治理定力。近年来,不论大江大河还是小微水体,水环境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地方的少数干部认为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思想上有所放松,一些地方河湖长制甚至已名存实亡。小微水体受纳污染有限且敏感,污染源头多而散,稍有不慎,污染必会反弹,治理工作将前功尽弃,再来治理事倍功半。因此,必须保持治理定力,始终绷紧防治弦,打好持久战、巩固战、长效战。    提升治污成效。这些年,各地紧紧扭住黑臭水体治理这个“牛鼻子”一治到底,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劳永逸。一方面,群众对水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水污染治理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各地要把成绩作为新起点,用高标准度量差距,推动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工作再提升、成效再提级、水平再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保证治理投入。目前多地财力吃紧,尤其是县、乡(镇)财政普遍紧张,一些地方出现了压减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的现象。保障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需要持续不断投入,有的基础设施本就有欠账,减少投入可能会导致污染反弹。面对现实,地方政府要开拓思路,用好市场机制,保证水环境防治投入。


原文链接:http://sthj.hlj.gov.cn/sthj/c111946/202412/c00_317911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