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保护修复湿地,太湖这里“湿”意盎然

发布时间:2024-11-22来源: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71%。近年来,公园“依靠湿地,治理湿地”,走出了一条保护和修复之路。

  

  

  

  太湖湿地科普馆的外侧就是公园水质提升的示范项目,水域面积8050平方米。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徐进参与了这里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他介绍说:“按照规划调整,我们将它改造成了小微湿地。内含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对水质起到自净作用,游人也可以零距离观察湿地。”

  

  

  

  通过在水域内侧建设生态驳岸、基底改良、低碳水循环系统等,实现消纳、降解和净化,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基底改良剂、控藻抑藻菌剂、脱氮除磷材料等核心技术产品,采用污染控制+基础整治+水生态系统构建+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提高水体透明度,同时完成底泥处理、水处理系统建立并达到处理要求,不仅将园区水环境“爆改”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让太湖湿地的自然美景得以重现,还在控磷降氮方面发挥着强大功能。

  

  

  

  经过一年的生态实践,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水域水质从修复前的Ⅲ类提升到Ⅱ类以上。

  如今,站在太湖湿地公园极目远眺,可以看见湿地串珠成链,“水下森林”摇曳生姿、池塘里睡莲悠悠,岸上树木繁茂,亲水平台错落有致,给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节假日的时候,公园基本每天都有一两千的人流量。” 物业服务部负责人王树添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人气,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生物如白鹭、夜鹭等用“脚”投票来到湿地。

  

  

  

  公园也通过建立志愿者团队,以及科普教育,将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向外扩展。

  作为享誉全国的江南水乡,2500多年来,苏州的发展史是一部人与湿地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共融共生的历史。湿地之美是苏州“江南文化”最朴素的表达、最天然的答卷。苏州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保护好湿地资源,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su.gov.cn/art/2024/11/21/art_84025_114252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