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新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
长期以来,阳泉市依托煤炭、火电等传统高耗能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资源型城市,享受资源发展红利的同时,必须要面对资源被开采后的环境治理问题。为此,阳泉市痛下决心,久久为功,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如今,行走在阳泉,远眺狮脑山,绿意盎然,微风吹拂,松涛阵阵;俯瞰桃河,穿城而过,水清岸绿,偶有飞鸟掠过;南山公园内,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市民三五成群,在公园里运动、休憩,肆意享受着新鲜空气……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近年来,阳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筑基战略,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立足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阳泉。
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日,在山底河煤矿老窑水污染调查评估及修复治理项目(一期)小沟露天1号积水坑的回填工程现场,施工车辆穿梭不停,有序开展回填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郑立红介绍,项目完成后,将消减山底河老窑水水量,降低硫酸盐、铁、锰等污染,有效保障娘子关泉域水质安全。
山底河煤矿老窑水污染调查评估及修复治理项目是阳泉市实施的众多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之一。早在“八五”期间,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阳泉市环境保护工作跨上了新台阶,阳泉市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仅“八五”时期用于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就达4.7亿元,完成了303个污染治理项目。
在近几年的污染防治攻坚中,阳泉市上下聚焦“两河四山一泉域”,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项目化、工程化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各项工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打好“蓝天保卫战”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头戏”。工作中,生态、城管、住建、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排污监管,针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实施污染物浓度、总量双控。针对阳泉市产业结构,各部门重点开展烧结类砖瓦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在阳泉市12家烧结类砖瓦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现全部联网,并通过深度治理,推动7家企业达到B级排放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今年1至8月,阳泉市二氧化硫浓度同比下降18.8%。
在阳泉市,桃河、滹沱河孕育了一方文明,留下了“漾泉”的美名。民生为本,治水为要,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为此,阳泉市坚持饮用水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通过项目化治理地表水、系统化治理直排水、清单化治理废污水,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1至8月,乌河枣园村断面、绵河地都断面、滹沱河闫家庄大桥断面、桃河白羊墅断面、温河辛庄断面5个国考断面100%达优良水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8月27日,十余只黑鹳现身阳泉市五渡湿地公园,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中觅食。许多市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自然和谐的美丽景象。
阳泉市园林管理处高级兽医师施爱珠介绍,黑鹳是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地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黑鹳到此栖息,与阳泉市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密不可分。
生态是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最美的底色。多年来,阳泉市以人工造林为抓手,积极推进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对自然生态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幅提升了阳泉市的森林覆盖率。如今,阳泉市许多荒山披上了“绿装”、道路围上了“彩带”、村庄换上了“绿衣”。
这段时间,郊区西南舁乡西南舁村的100余亩土地上,玉米、谷子等作物趋于成熟,边坡种植的油松、侧柏等苗木长势喜人。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土地曾是一处耐火粘土废弃采场,土地资源曾遭到严重破坏。
为最大限度恢复这片土地使用功能,郊区自然资源局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复垦耕地100余亩、林地20余亩、草地20余亩,种植侧柏、油松、紫穗槐等植物5300余株。曾经的耐火粘土废弃采场不仅变得绿意盎然,还通过土地流转有了经济效益。
太行山是京津冀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生态修复工作中,阳泉市持续推进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并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让一座座青山重披绿,大地“伤疤”换新颜。
与此同时,阳泉市持续开展退化林修补提升工作,通过修枝、补植、围网、封育等措施,让绿色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集中连片规模布局草原项目,一体推进乡土草种补植、肥料施加、病虫害防治等,有效改善草地质量;多点发力引导种植户种植经济林,构建“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林业发展格局……阳泉市“绿色版图”正持续扩张。
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
作为资源型城市,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阳泉市立足传统能源产业占比高、工业生产耗能大、各类废物排放多的现实,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山间体量巨大的风机、坡梁上形如阵列的光伏板成为阳泉市能源供给体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阳泉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30%,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推进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阳泉市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条,新型能源产业加速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年初,高新区首批100辆绿电重载车交付使用。这些电动重载车主要应用于电厂、煤运系统等,相较于同等数量的国五柴油重型货车,一年可减排氮氧化物37吨、颗粒物(PM)4.09吨、二氧化碳1.18万吨,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对阳泉市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共赢起到了积极作用。
能源消费革命推进中,阳泉市上下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加快构建,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同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加快构建节能审查、节能监察、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等制度体系,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水平提升。
节能降碳事关我们每一个人,造福于我们每一个人。城市中,一座座口袋公园、特色游园建成投用,整洁美观的城市环境令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纯电公交、纯电出租车行驶在大街小巷,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此外,盂县成功创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矿区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新区入选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各县(区)及高新区生态建设成绩亮眼,为阳泉市生态筑基战略持续增光添彩。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nxi.gov.cn/gzdt/sjdt/202409/t20240926_96612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