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现代政府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数字政务系统建设显成效
南充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将数字技术与环境治理紧密结合。借助先进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和技术手段,结合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及无人机等多元技术,实现对秸秆露天焚烧、水体漂浮物、水体颜色异常等环境污染行为的管控,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潜力,为南充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数字化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在现有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以提高环境治理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为目标,不断推进环境监控与治理能力的升级,打造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目前,系统完成了南充市嘉陵江流域20个水质站点、9个县级饮用水取水点和14个大气站点的视频监控点位建设,实现了监控区域的全覆盖,形成高效密集的环境监控网络。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配合下,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各监测点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环境违法行为24小时不间断监控。
综合监管体系加快形成。为持续增强环境治理效能,监管平台引入遥感卫星数据,构建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借助遥感卫星影像,精确发现并定位秸秆焚烧等违法行为。同时,无人机高效巡查系统为生态红线非法侵占、流域状态监测及秸秆焚烧等环境问题的精准勘查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升了环境治理的智能化与精准度。
违法行为闭环管理。监管平台除建立了市本级自建的视频监控点位,还整合了160路视频,基本实现了对南充市3区6县主要区域的无死角监控。同时,配合全新设计的任务调度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对我市环境污染问题的全过程实时监控与闭环管理:从摄像头自动捕捉到违法事件并即时推送,到调度平台智能分配任务,再通过短信即时提醒、地点智能导航、人工介入处理,以及远程人工确认。系统上线三个月以来,已成功监控到400余起疑似事件,并完成闭环处理。
生态环境情况全面展示。南充市生态环境局依托三维模型技术打造了三维模型可视化平台,对嘉陵江水域、大气监测点位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模型搭建。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实时模拟生态环境情况,为环境监督、事故防范和应急指挥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工具。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06034/2024/6/21/f802c9bc422e48fd9a1032f441f57eb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