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三全”打法助推固危废处置转“危”为“安”
湖州市南浔区产业结构中传统行业占比较高,其中涉废企业占全区90%以上,由于固危废产量大、分散广,涉废企业往往存在管理不规范、处置不及时、监管难度大等实际问题,近年来,该区聚焦“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创新“三全”(重点行业全覆盖、循环利用全领域、联合监管全方位)工作法,全力解决辖区固危废处置难题,助推“无废城市”建设进入新局面。
一、坚持源头化减量,实现行业“全覆盖”
一是标本兼治,创新源头治理。全省率先开展低挥发性有机物原料源头替代,推广“三电一板”(电梯、电机、电磁线、木地板)行业“源头替代+末端系统治理”新模式,创新使用“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第三方治理”末端系统治理方式,推广应用颗粒炭再生治理模式,累计完成327家企业源头替代和末端系统治理升级,其中木地板行业实现“全覆盖”,全力推动区域实现VOCs源头减排,有效减少VOCs排放总量3000余吨/年。
二是疏堵结合,强化源头管理。联合综合执法、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外来渣土开展联合审批,建立“渣土供应库”,制定规范审批流程及渣土单位入库制度,采取公开竞价招标形式入围具有渣土处置的码头。开展外来渣土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路段巡查、定点设卡等方式,在码头、G50、湖浔大道、318国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专项巡查,源头减少渣土等固废产生量近20%。
三是规范升级,做好源头防范。对全区100家金属表面处理、冶炼、涉酸涉碱涉油等重点产废企业和危废贮存场所,规范企业标志标识张贴、台账记录、网上信息填报、安全处置等流程。规范工业领域固废管理处置,建成并投运工业固废燃料改造项目,将产生的工业固废(含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并转化为燃料。目前,全区共完成一般工业污泥综合利用达7.6万吨。
二、坚持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全领域”
一是探索资源再生收运“新手段”。建成并投运全区首个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将全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分拣分类,以“后端力量推动前端回收”的方式建立资源循环回收利用体系,通过与政企合作将原先零散的部分“拾荒者”转变为“收运正规军”,将全区201个小区环保屋改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在中心城区开设24家回收门店,实行“固定站点+移动回收”、“电话预约+线下即收”双规制模式,对可回收物实现应收尽收。
二是发挥资源循环利用“新效能”。打造全区首个“无废农业”试点,依托辖区星光农业公司,创新并施治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一体化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建立生态拦截沟渠、控制末端氮磷排放等实现农田源头退水减污减量,有效降低农药使用成本30%。创新有机肥生产技术,自制并安装3套100吨/批式农业废弃物处理设备,对产生的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有机还田,形成资源化、循环化利用模式。
三是打通资源回收利用“新路径”。依托辖区富钢集团建立“互联+移动+市场”固废全覆盖回收模式,与全区50余家钢铁加工企业、社会废旧回收移动个体、二手回收市场等合作将废钢铁进行综合回收,共回收废钢17万吨,预计可提炼有用钢材14万吨。创新废钢有效处理,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材、桥梁、铸造等30余处领域。
三、坚持无害化处置,实现监管“全方位”
一是多方巧治,提升基础设施能力。新建日处理能力750t/d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置焚烧全市生活垃圾80万余吨/年,发电近3.2亿千瓦。建设投运全省第一批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立日处理能力400t/d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发电”工艺,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利用,累计处置易腐垃圾17.35万吨/年,发电490.83万千瓦。完善回收体系,提高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率,回收利用生活垃圾1.61万吨,同比提高59.7%。
二是数字赋能,强化数治场景应用。打造全省固体废物智慧监管平台,新设危险废物跨省转移智能审批速办场景、应急工业固废全流程闭环场景、智能交易监管业务场景、多维视频监控AI场景、污泥智能治理监管场景等五个方面业务场景,推动危险废物从源头产生、收集暂存、转移运输、终端利用处置全过程,做到“正向无缝衔接、反向精准追溯”,为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全省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提供南浔经验,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联合执法,推动行业有效整治。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对畜禽养殖场的环评审批手续、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臭气治理等方面情况开展“双随机”专项检查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点位70余个,发现并整改问题6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全市率先实现100%,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2%。
原文链接:http://sthjt.zj.gov.cn/art/2024/4/25/art_1201818_589555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