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观察

(改革之声)源头资源利用 全域长效管控 杭州西湖区以秸秆禁烧助力高颜值 城乡生态共富

发布时间:2023-11-25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数字中国、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要求,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改革争先创优,加强改革经验推广推介,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支撑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网”“浙江省生态环境政务网”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改革之声”栏目,择优登载各地各单位改革工作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厅“官微”,供各级交流借鉴、互促共进。

  西湖区作为全省龙井茶核心产区,有1.59万亩茶园、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3.31万亩,产生大量废弃茶树茶梗和秸秆,村民通常采用焚烧方式处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产生大气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且农田、茶园邻近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火灾安全隐患突出,并对当地生态旅游、交通安全(靠近绕城高速)、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西湖区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压实执法一体化监管,探索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秸秆禁烧新模式。目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产生量近0.6万吨,利用量0.58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08%),空气优良率(达到88%)创新高。

  一、强化责任担当,压力传递突出“严”。一是部门协同推进,完善机制体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区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整治小组,分析研判形势,制定整治行动方案和推进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焚烧的通知》,将禁烧工作列入“七张问题清单”和年度考核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压实责任链条,纪检部门跟踪问效,落实长效监管机制。二是推进网格+执法,筑强最小单元。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为契机,统筹基层治理网格与各部门执法力量,形成以属地、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为基干,生态环境、农(林)业联动的监管队伍。去年以来劝导教育秸秆焚烧人员300多人次,扑灭焚烧点位520余处,立案查处4件。亚运保障期间实施全天候动态巡逻,最短发现处置时间压缩到5分钟以内,将秸秆焚烧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是优化要素配置,加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采取“政府补助、企业运行、村社主导、全民参与”的形式,落实生态补偿资金200万元,撬动农科企业参与秸秆综合资源化利用,促进茶梗全量化利用提速增效。通过回收补助激励机制促进茶农参与,回收量从每日200吨增长到600吨。

  二、强化综合治理,生态共富突出“实”。一是加强源头处置,推进肥土循环。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实施全域无人机植保飞防、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菜籽饼有机肥、发放优质炒茶油、茶企收购奖励等举措,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茶农烧灰制肥杀虫的顾虑。全面开展茶园茶梗集中清理工作,每年清理茶树茶梗约500余吨,运用微生物分解技术将茶梗等农业秸秆转化成营养土,同时将在菇床上发酵后的渣料通过调配处理加工成有机肥返还农户,有效改善农田土壤结构,从源头防范焚烧行为,实现变废为宝。二是打造低碳茶园,促进产业发展。在上城埭村开展“西湖龙井”低碳试点,通过生态低碳茶园智慧管理,有效提升茶叶产量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推进名优农产品“零碳”化,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8万元。以茶产业带动食用菌产业,在西湖区双浦镇设立50亩农林秸秆栽种草菇资源利用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引进33个“营养、健康”菇种,菌菇年产量10多万斤,带动当地农户增加创收50多万元。三是深拓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立足当地生态资源,大力打造“蘑菇农场”,培育“产学研”一体的科普基地,推出研学采摘体验活动,激活美丽乡村农旅产业,去年以来接待旅游观光团117批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56次。通过茶村环境面貌综合整治,“龙井茶、慢生活、深呼吸”已成为转塘乡村旅游的三张金名片。目前村庄空气清新,村容秀美整洁,村貌秩序井然,呈现出典型的江南茶乡风貌。

  三、强化智治融合,监管巡查突出“准”。一是推进监管模式数智化。开发“林火智治”应用场景,在全区重要山头和制高点安装40只高空摄像头,综合运用高空瞭望平台、AI智能识别、无入机巡航等措施,对焚烧行为开展精准监管。2023年8月试运行以来,已接收并处置秸秆焚烧等报警信息2000余条。打通“西湖码”,实现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处置信息实时流转,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二是组织巡查人员群众化。设置32个森林消防临时检查点,每个点位配备2名检查人员,对点位附近山林进行巡查检查,重点对秸秆焚烧等农事用火进行现场督查。组织村社广泛动员,森林防火、治安联防、环卫等人员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实现监管队伍最大化。在农事季节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增加现场巡查1至2次,基本覆盖全域全时段。三是推进茶园建设无废化。在茶园布点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声光防控、茶园智能监测等设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8%,降低化肥亩均用量41%,土壤环境显著改善,大大提升茶园生态化水平。通过发布政策明白卡和宣传册1万余份,以及宣传活动、无人机喊话、短信提醒等增强当地群众对茶梗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禁止焚烧的认识,进一步浓厚“无废”氛围。

  


原文链接:http://sthjt.zj.gov.cn/art/2023/11/24/art_1201818_589497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