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专场全文实录
11月2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作主旨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奇昌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
大家知道绿色是黑龙江发展的靓丽底色,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黑龙江的神圣使命。本场发布会我们将围绕黑龙江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专题发布。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请他为大家作主旨介绍。出席本场发布会的还有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奇昌,他将和刘伟厅长共同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做主旨发布。
刘伟: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
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聚焦刚性目标任务和突出环境问题,狠抓各项治理措施,环境治理有章有法,服务发展有形有序,改善民生有为有效。盘点一年来的工作,可以用“四个先”来概括:
第一,坚持质量领先,全力推动环境污染治理
我们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环境民生问题,加强现场驻办、全程盯办、机制督办,全方位办好民生实事,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国优秀序列。
一是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持续开展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攻坚战,通过持续16个月的长程监测、执法监管和溯源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县级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在主汛期受到台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下,松花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仍达到77.9%,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群众反响强烈的哈尔滨何家沟黑臭问题于9月21日起沿线水质全面达标。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全部为Ⅲ类,水质保持优等级。
二是空气质量持续提高。哈尔滨市空气质量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落实,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散煤治理稳步推进,完成削减替代130.28万吨,淘汰或升级改造各类燃煤锅炉303台。2023年1至10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3.1%,优于全国平均值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国平均值7微克/立方米。
三是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29.82万亩安全利用类、0.23万亩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落实管控措施,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企业83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2年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坚持行动率先,用心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我们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为产业振兴当好政策解读的“辅导员”、企业兴业的“指导员”、项目建设的“服务员”、健康市场的“执法员”,助力绿水青山更多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是在源头引领上,积极应用“三线一单”成果服务项目落地,指导重大项目选址,合理引导产业布局。开展年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碳核查工作,累计75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成交额21.8亿元。
二是在过程服务上,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省级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办结时限的19.3%,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出台助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项措施,从受理、审批、开工等多环节为建设单位减负,为113个项目提供容缺受理服务,全省1009个重点项目完成环评手续853个。
三是在末端监管上,深入落实规范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依法依规落实减免罚制度,全省共有1581家工业企业以及餐饮等服务业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各级环境执法部门办理免予处罚案件50件。
第三,坚持严管当先,坚决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我们始终将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责任落实、督导验收和过程管控,确保见人见事、见招见责、见时见效。
一方面,强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督查进驻、移交问责、督导帮扶等一系列机制办法,深化运用“专人专班专责”盯办机制,有力推动何家沟、“两肇”流域水质问题有效解决。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55项问题已完成整改25项,转办的2330件信访案件已办结2266件。
另一方面,从严抓好环境监管执法。充分发挥法治刚性约束作用,突出“长牙带刺”,建立网格化监管执法机制、常态化专项执法机制、典型案例警示曝光机制,年初以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51件;发布典型案例16批58件。
第四,坚持安全为先,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忧患意识和“事事放心不下”的政治担当和道德操守,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各项环境风险防范工作落实落靠,确保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稳定。
一是把守危险废物安全边线。加强对产生、经营危险废物企业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实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信息调查,强化尾矿库差异化环境监管,防范化解污染隐患。有序推动哈尔滨、大庆、伊春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二是坚守自然生态安全界线。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聚焦“四类重点”问题进行“回头看”。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鸡西市虎林市、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三是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强化“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完成42家重大环境风险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电子备案。全面推进实施“南阳实践”,督促32条重点流域编制“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今后工作中,生态环境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力推动绿色龙江、生态振兴目标顺利实现。一是“治山理水”讲法度。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治污,从群众关注的重污染天气、垃圾污水等民生问题入手,狠抓环境监管执法,铁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当好龙江生态环境的钢铁卫士,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靓。二是“显山露水”讲温度。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减法”向“加法”转变、“主动”向“生动”转变、“职责”向“负责”转变,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三是“跋山涉水”讲深度。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速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全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新力量。
主持人:谢谢刘伟厅长的情况介绍。接下来回答记者提问,有问题的记者朋友可以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答记者问
央广网记者:空气质量是百姓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刚刚主旨发布介绍了今年1至10月份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很多数据优于全国平均值。请问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黑龙江省还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林奇昌: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我们将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标志性攻坚行动为主攻方向,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主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持续发力:
一是突出重点时段管控。进入冬季,我省受气象、取暖和污染物扩散条件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污染过程。我们将深入开展冬季空气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构建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体系,以精准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为基础,加强“哈大绥”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并开展监督检查。
二是突出重点行业监管。以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将应急减排措施纳入企业排污许可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减排行为。对不按照排污许可规定执行应急减排措施的企业实施处罚,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大在用车监管力度,推动车辆全面达标排放。
三是突出重点区域管理。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要落实空气质量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空气质量达标攻坚行动;绥化市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污染企业达标要求,全面实施大气治理改造项目,有效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能力;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3个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要以周边棚户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开展清洁能源改造,持续推进散煤污染治理。
总之,我们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为人民群众守护好美丽蓝天。谢谢!
人民日报社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请问我省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让龙江大地更加多姿多彩?谢谢。
刘伟: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这既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的战略部署,也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以绿色龙江建设为引领,加大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龙江样板。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生态环境部门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美丽龙江建设,重点在五个方面聚焦发力,可以概括为“五抓”。
一是聚焦目标抓顶层设计。加强研究部署和系统谋划,出台《美丽龙江建设地方实践行动方案》,坚持分区分类,科学有序开展美丽龙江建设地方实践,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多彩画卷在龙江大地铺展,美丽龙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聚焦实践抓先试先行。今年5月,在第二届“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由省生态环境厅发出倡议,大庆市、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行署、北大荒农垦集团共同启动我省美丽龙江建设地方实践行动,突出“美”为核心导向,建设“美丽龙江”先行区。
三是聚焦典型抓示范引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今年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鸡西市虎林市、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增至8个和4个。
四是聚焦区域抓统筹推进。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综合类城市增强绿色发展竞争力,构筑支撑龙江可持续发展的“绿心地带”;鸡西、双鸭山等煤炭城市产城融合,努力实现“煤城”向“美城”华丽蜕变;黑河、伊春、大兴安岭等生态类城市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展现美丽北国风光。
五是聚焦领域抓协同共进。全面开展并行建设,以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目标,统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建设;以城市生活更美好为目标,统筹推进美丽资源城市、美丽边境城市、美丽垦区建设;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在扎实推进美丽龙江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系统谋划、全面推进美丽龙江建设,让美丽龙江美得有形态、有特色、有温度、有质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大家!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我们注意到,黑龙江省在碧水保卫战工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每月召开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请问黑龙江省接下来将如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工作?谢谢。
第一,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即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为我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水生态环境日常管理制度,定期分析水质,通报问题,督促整改,确保松花江“干流水”保持稳定。二是开展国控断面消劣行动,紧盯少陵河水质变化,持续推进安肇新河、肇兰新河治理,确保“劣质水”不反弹。三是督导不达标水体限期整治,治理“超标水”快改善。四是推进黑臭水体按期整改,严防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反弹,巩固“身边水”治理成效。五是加强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守护“水源水”水质安全。
第二,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继续实施以松花江流域31条河流湖库为重点的排污口精细化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回头看”暗访,切实解决河流沿岸污水违规溢流直排等突出问题,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第三,深入推进重点流域系统治理。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强化流域协同监管,加强对市地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办,完善突出问题发现和解决工作机制,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谢谢大家!
光明日报记者: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特别是2020年以来,联合检察、公安部门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专项行动。请问专项行动的成效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一是加强衔接配合,打击力度不断增强。我们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合行动,对重大线索、疑难案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联合检查组合力攻坚,对疑难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联合挂牌督办,相关环境违法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推动区域执法联动,联合执法效能明显提升。2022年,我省首次牵头与辽宁、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三省一区”联合交叉执法。今年是开展此项活动的第二年了,共检查240家企业,建议立案80件,移送案件5件,共同提高了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监管执法方式不断优化。积极利用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手段提升违法线索发现、分析、溯源能力。引入“第三方”辅助执法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及技术团队排查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问题线索,实现精准打击。
截至目前,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共查处涉危险废物和涉自动监测数据违法行政处罚案件372起,移送公安机关且刑事立案案件78起。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加大部门间协同联动,将“两打”工作成效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深化行刑衔接,建立闭环监督管理机制。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开展重点流域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废气噪声等扰民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专项执法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刚才4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两位嘉宾的情况介绍。时间关系,今天的答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真诚地欢迎记者朋友持续关注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深入报道我省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新担当新作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最后,再次感谢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感谢13家中央媒体和省直媒体的网络直播团队以及全国各地在线观看的广大网友。
原文链接:http://sthj.hlj.gov.cn/sthj/c111947/202311/c00_316869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