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普法宣传

案例 | 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三)

发布时间:2023-08-14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基于NbS的天目湖自然教育新示范

  

  

  案例简介

  天目湖镇以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优先到跨界河湖治理、从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框架下,推动自然教育成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一个助力,以生态优势发展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有天目湖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供图:戴忠城)

  

  案例全文

  一、案例背景

  天目湖镇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部,总面积221.96平方公里,呈现“七山两水一分田”地貌。其中天目湖是溧阳唯一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年为80万溧阳人民提供近7000万吨饮用水。为保护天目湖,在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天目湖镇多年来以水源地保护为核心,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在NbS模式下,天目湖启动了特色生态创新之路行动,目标是“构建生态产品转化、服务水源生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把沿湖的11个村庄居民和天目湖的游客结合一起,让多元化的公众融入到天目湖的保护中。这个工作的重要抓手就是自然教育。

  二、案例目标和实施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天目湖自然教育模式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建设生态文明,将天目湖山水融入城市生活中,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通过水源保护和乡村发展为核心的天目湖自然教育课程内容,让多元化的公众回归到自然中;

  3.倡导在自然中对话,回归自然才能保护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共赢产品,培养公民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为此天目湖以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点,周边设施为配套,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特色自然教育课程和路线。

  (一)通过NbS,将自然融入城市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它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以及对人类福祉的反馈。从最初以栖息地、物种等自然保护为核心,到如今反思人类现有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在这个反思中,天目湖镇利用良好的自然禀赋,把这种反思融入到自然教育课程中,打造天目湖生态研学与自然教育品牌。围绕沿湖的11个村庄的特点,研发出8条研学路线,24个自然教育课程,并完成了《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课程实践手册》。通过1号公路的串联,把自然教育结合全域旅游,把自然教育流量融入乡村,进一步夯实基于社区发展的生态保护策略。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自然教育活动(供图:天目湖镇)

  (二) 通过自然教育,让居民回归自然

  天目湖的自然教育,以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基地,结合周边村庄和环境特点,打造以自然+民俗结合的研学课程。面向溧阳市的家庭提供以自然湿地水源保护结合起来的优质深度的研学课程,让本地居民更多的了解身边的山水和自然。天目湖的自然教育,积极拓展往外走,敞开怀抱让更多的朋友们来到天目湖的山水中。2022年11月,天目湖镇人民政府与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共同主办了第九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自然教育,点亮可持续未来”的主题下,超过10万人次认识了天目湖,认识了天目湖的自然教育模式。

  

  第九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供图:天目湖镇)

  

  (三)回归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30多年的时间里,天目湖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探索“两山”互促双提升的新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的成功,同时通过自然教育的模式,把生态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公民的心中,为推动生态产品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作为溧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天目湖镇在不断创新开发生态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自然教育产品。让自然教育伴随着生态产品的发展而发展,更进一步的推动天目湖保护的长效机制。2022年,“湿地守护者”课程逐渐扩展到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文化旅游等四个方面的知识板块,对接了天目湖生态产品交易的四个板块内容。

  2023年,“E-STEAM”课程开发,结合了苏皖地区跨区域协同治理新模式,输出天目湖跨省界小流域治理的成功案例。自然教育把天目湖的成功生态课程化,用自然教育模式推动到中小学生群体中。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自然教育活动(供图:天目湖镇)

  

  三、成效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NbS的天目湖自然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基地,以“溧阳1号公路”为纽带,串起特色田园乡村和景点,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自然教育课程和自然教育路线;以政府搭建平台,将自然教育纳入政府工作体系,推动自然教育融入全域旅游中去。最终形成了融合科普、研学、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等多种新型特色业态为一体的自然教育模式。

  2021年起,天目湖自然教育举办科普宣教活动上千场,研学活动上万场,服务人次超千万。与上市公司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劳动基地,建立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室和自然天目(天目湖自然学校)等多个营地与研学基地。自然教育在天目湖,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城乡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以自然教育为引领,融合科普、研学、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受众不断增加的新型特色业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理论体系,以自然教育为抓手,结合天目湖的生态资源、乡村资源和产业资源,培养自然教育人才,延展自然教育产业链条,加强自然教育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自然教育的天目湖模式。

  四、案例的经验与价值

  基于NbS的天目湖自然教育模式为水源地保护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探索。2023年,天目湖将进一步在NbS模式下,探索天目湖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运营上,探索出政府托管运营与社会资本结合的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引入外部的自然教育专业团队,保证自然教育活动的质量,打造天目湖自然教育品牌;另一方面着力赋能孵化本地的自然教育机构,有效的推动天目湖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

  

  天目湖小学研学活动(供图:天目湖镇)

  在内容上,深度挖掘天目湖的山水特点,依托目的地的自然资源,集合包括自然疗愈、食育教育、田园康养和生态展馆等一体的业态,结合旅游配套资源,打造自然教育目的地概念。

  在形式上,通过串联特色田园乡村,共建自然教育点,打造自然主题月。着力点放在“教育”,延伸到全域旅游,一方面通过全域的自然教育的探索,带动天目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服务,实现了生态旅游的同时,还能够增强用户的粘性与体验感,能够让用户深入体验,提供复购率,实现了保护与本土经济的协调发展。

  


原文链接:https://sthjt.nmg.gov.cn/zjhb/xcjy_8153/hjjy/202307/t20230727_23531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