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公众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34号代表建议的协办意见

发布时间:2023-06-0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自治区民宗委: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黄汝生等代表提出了关于给予达到设镇条件的民族乡享受建制镇待遇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一、生态环境系统推进党的民族工作情况

  (一)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我厅高度重视党的民族工作,主要领导先后到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开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调研,会同农发行广西区分行召开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并签署金秀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工作框架协议,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对口帮扶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古池村获评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成效。

  (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深入打好民族地区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少数民族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2022年全区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为0;全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持续开展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5%以上,PM2.5平均浓度达有监测数据历史最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4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31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17%,比2021年底提高4.9个百分点。龙胜各族自治县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森林覆盖率超过80%。金秀瑶族自治县推进全县“三清三拆”全覆盖,实施河道亮化、河道改造工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项目9个,各乡镇村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少数民族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探索

  我厅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碳汇试点研究项目实施方案》,推进民族地区的林业碳汇助力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建设。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协助柳州市民族实验小学建成广西第一所“低碳学校”,支持三江侗族自治县等3个县5个村约380户林户的单株林木碳汇开发,开发碳汇树木26万株。

  (四)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帮扶,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相关知识科普等活动;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对三江乡长乐村饮用水开展放射性水平调查,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产业谋发展,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力推进罗运村横村屯、白石垌屯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支持长乐村冲口屯到龙道山产业路、大田桐引水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养殖、八角桂皮产业、林下种植灵芝等产业落地。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投入6.2万元支持罗运村开展六俄屯巷道建设、横村屯盖板排水沟建设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邀请有关专家为当地中草药产业送技术入村。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累计捐赠近3万元支持六段村、平孟村发展七彩椒及香菜产业、人饮工程。我厅持续巩固结对挂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金秀瑶族自治县古池村的创建成果,投入资金支持饮水打井、水管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便民设施和健身建设。广西环保产业协会等向各族群众捐赠15吨有机肥料,发放沙糖桔、油茶种植管理技术手册和民族团结与环保法律宣传手册,组织环保专家对立旺屯、便村屯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进行技术指导。

  (五)深化民族地区绿色产业发展

  我厅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项目试点建设,凌云县伶站瑶族乡的浩坤湖乡伴文旅项目入选国家级EOD模式试点项目并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金秀瑶族自治县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促进以瑶医药为特色的康养与旅游相融合,形成了“文化+康养”“旅游+康养”“文旅+”等文旅业态,目前已建成5个乡土特色示范村项目和16个自治区传统村落。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创“生态+旅游”的模式,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0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02.23亿元。巴马瑶族自治县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开发生态资源、长寿养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2021年累计完成重大项目投资达71亿元,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六)有效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环保能力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骨干培训,提升各民族地区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南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下基层服务,对南宁市武鸣区、隆安县、上林县、马山县和横州市等5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培训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开展降水监测等技术培训,积极构建各民族地区监测机构技能协同提升大格局。

  (七)持续加强民族地区宣教工作

  我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任务要求贯穿全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小课堂以及重大节日文体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高民族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发挥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开展三月三“红湾”阅读分享活动,组织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广西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阅读广西少数民族图书,邀请民族干部职工分享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自治区贺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石榴花香贺州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采访采风调研活动,到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碧溪村组织开展共植“同心树”·共建“同心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瑶乡行活动,组织钟山县回龙镇龙凤完小学生“零距离”参观东凤完小空气自动监测站和酸雨自动监测站,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小课堂,营造“教育学生、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氛围。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厅将贯彻落实《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加强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根基。

  专此函达。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2023年4月26日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fxxgk/jyta/t165328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