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8月30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8月30日-2022年9月6日。
电 话:028-80589090、80589089
地 址:成都市科园南路88号A2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 项目 概况 | 报告书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天府至朝阳湖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 成都市、眉山市 | 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和眉山市境内。线路起于在建成自铁路天府站,经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双流区、新津区,眉山市彭山区,成都市邛崃市、蒲江县,止于既有成雅铁路朝阳湖站。 项目新建正线(双线)80.281km,同时设有与成昆铁路普兴站上行联络线4.656km、下行联络线4.776km,与成昆铁路昆明方向上行联络线2.071km。项目为国铁I级铁路,客货共线,电力牵引,正线设计行车速度160km/h,有砟轨道;全线桥梁64.38km/55座(特大桥梁57.63km/25座、大中桥梁6.75km/30座)、隧道2.95km/6座(均为中短隧道)、车站4座(新建新津南、寿安和蒲江站,改建普兴站),线路所3座。本次项目环评不包括牵引变动所等涉及电磁影响的建设内容,其将另行环评。 项目总占地436.88hm2,其中永久占地332.72hm2,临时占地104.16hm2,占地类型以耕地、林地和园地为主;项目土石方挖方671.85万m3,填方232.21万m3,借方61.12万m3,弃方500.76万m3;项目共设置制梁场3处、混凝土拌合站(含混凝土构配件预制场)7处、填料拌合站3处、材料场1处、道砟和轨料存放场1处、道岔拼装场1处,施工便道101.472km(新建73.809km、改扩建13.276km、依托14.387km),施工营地10处。项目依托周边既有弃渣场,不单独设置弃渣场。 本项目总投资约126.2亿元,环保投资约3.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3%。 |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 通过优化施工临时工程设置,尽量减少耕地、林地占用,妥善保存路基开挖及临时占地的表土,施工期结束后及时做好植被恢复;采取围栏防护等措施保护古树,并强化施工环境管理,控制施工范围,缩短施工时间,减缓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不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设置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对敏感区域环境的影响。 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施工生活污水利用既有设施处理或生态厕所处理后用作农灌、绿化等。涉水桥梁施工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设置钢护筒等围堰,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等施工方式,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按照“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施工原则,采取有效的超前探水预报、封堵控制措施,隧道排水经多级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或达标排放。通过优化拌合站位置,采取密闭拌合并对配料、搅拌等环节安置高效除尘设备等措施,控制和减小废气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场地布设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弃渣依托当地既有弃渣场堆场;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 (二)营运期 对近期噪声预测超标的14处声环境敏感点设置声屏障12924延米,35处声环境敏感点设置声屏障21835延米+隔声窗14540m2,控制和减缓近期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预留噪声监测、治理费用和声屏障实施条件,控制远期交通噪声对声敏感点造成的不利影响。 项目铺设无缝线路,针对振动预测超标的6处(约19户)敏感点(同时属于铁路用地界至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范围内拆迁或功能置换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拆迁或功能置换措施,控制和减缓振动对敏感点的不利影响。 新津南站生活污水依托成贵高铁新津南站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寿安站生活污水依托在建的寿安综合保障基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普兴站生活污水依托既有站房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蒲江站生活污水经站房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上述生活污水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后接入市政管网,再经当地污水处理厂最终处理达标排入地表水体。 车站及列车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医疗废物单独收集,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加强跨越水体桥梁的日常维护,强化货物运输风险防控,控制和降低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收到1份公众反对意见,建设单位对其进行电话回访解释后,该公众表示支持。 |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03940/2022/8/30/bb0433f36fda443abc3474d164dbdab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