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观察

同心聚力圆满完成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发布时间:2022-07-05来源: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开展新一轮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暨2021年度平台运行评估工作的通知》(辽科办发〔2022〕23号)中关于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评估的要求,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组织完成了重点实验室三年评估(2019-2021年)工作,形成三年评估报告、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五问”报告,并同步完成六大类32项4000余条支撑性材料的平台录入工作,对重点实验室三年来的基本运行情况、人员情况、科研活动及成果产出情况、开放交流情况、科研条件、创新能力情况六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

  

  受本轮疫情影响,为确保全省新一轮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及运行评估整体进度,省科技厅将此项评估任务的完成时限由一个月压缩至一周时间,接到任务通知后,省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中心专题工作会议,明确任务分工及工作要求,并做出重要决定,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后首次将14个驻市分支机构一并纳入重点实验室评估范围。

  

  为高质量完成此项关系中心科研工作整体荣誉的任务,省中心及各驻市分支机构上下协同、攻坚克难,冲破时间大幅缩减、任务量激增的双重困境,迅速组建评估工作组,对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编制、平台录入工作进行了工作任务的拆解及工作安排的优化组合,最终通过默契的分工协作和120个小时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如期完成评估工作,提报至省厅。形成各类材料近300页21.6万字。

  

  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开展新一轮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暨2021年度平台运行评估工作的通知》(辽科办发〔2022〕23号)中关于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评估的要求,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组织完成了重点实验室三年评估(2019-2021年)工作,形成三年评估报告、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五问”报告,并同步完成六大类32项4000余条支撑性材料的平台录入工作,对重点实验室三年来的基本运行情况、人员情况、科研活动及成果产出情况、开放交流情况、科研条件、创新能力情况六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

  

  受本轮疫情影响,为确保全省新一轮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及运行评估整体进度,省科技厅将此项评估任务的完成时限由一个月压缩至一周时间,接到任务通知后,省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中心专题工作会议,明确任务分工及工作要求,并做出重要决定,在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后首次将14个驻市分支机构一并纳入重点实验室评估范围。

  

  为高质量完成此项关系中心科研工作整体荣誉的任务,省中心及各驻市分支机构上下协同、攻坚克难,冲破时间大幅缩减、任务量激增的双重困境,迅速组建评估工作组,对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编制、平台录入工作进行了工作任务的拆解及工作安排的优化组合,最终通过默契的分工协作和120个小时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如期完成评估工作,提报至省厅。形成各类材料近300页21.6万字。

  

  本次重点实验室三年评估工作,省中心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一盘棋”上下联动,“一支队”有力保障,高质量完成了评估的全部任务,充分体现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力过硬、拼搏高效”的铁军意识,有力彰显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发扬了千人队伍“拉得出、叫得响、打得赢”的担当精神。

  

  同时,通过本次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深入强化重点实验室科研攻关、人才队伍、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计划的组织落实,系统梳理科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重点实验室未来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同心聚力圆满完成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介绍

  辽宁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科技厅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完成实验室建设验收。实验室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始终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以服务管理和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为目标,建立了全省最核心的监测科研队伍,推动了全省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布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验室面向国家及全省的实际需求,迅速调整战略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总体定位,突出生态环境监测特色,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任务、新问题、新需要,强化分析监测手段,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引领、服务”的基础作用。旨在解决如何推进生态质量、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全覆盖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满足“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生态环境管理新需求的关键性技术设计和体系建设策略及技术问题。

  

  “十四五”时期,面对“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生态环境管理需求,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以保障“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研究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基础研究,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的相关技术研究,力争产出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生态环境监测关键技术。

  

  

  本次重点实验室三年评估工作,省中心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一盘棋”上下联动,“一支队”有力保障,高质量完成了评估的全部任务,充分体现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力过硬、拼搏高效”的铁军意识,有力彰显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发扬了千人队伍“拉得出、叫得响、打得赢”的担当精神。

  

  同时,通过本次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深入强化重点实验室科研攻关、人才队伍、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计划的组织落实,系统梳理科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重点实验室未来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同心聚力圆满完成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介绍

  辽宁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科技厅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完成实验室建设验收。实验室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始终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以服务管理和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为目标,建立了全省最核心的监测科研队伍,推动了全省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布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验室面向国家及全省的实际需求,迅速调整战略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总体定位,突出生态环境监测特色,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任务、新问题、新需要,强化分析监测手段,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引领、服务”的基础作用。旨在解决如何推进生态质量、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全覆盖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满足“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生态环境管理新需求的关键性技术设计和体系建设策略及技术问题。

  

  “十四五”时期,面对“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生态环境管理需求,辽宁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以保障“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研究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基础研究,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的相关技术研究,力争产出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基础性、应用性、前瞻性生态环境监测关键技术。

  

  


原文链接:http://sthj.ln.gov.cn/hjgl/hjjc/jcdt/202207/t20220701_46061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