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有“三多”,上海深入开展“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上海试点工作组日前完成了对上海市沿海地区和重点海域的普查和详查工作。
为探索建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机制,加强重要河口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决定将上海市作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之一,专门组建团队到沪开展现场调研。
“调研目标是全面掌握上海市海洋生态环境的第一手资料。”规划编制小组组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雷坤介绍。整个调研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坚持将业务工作与党建融合,积极做到“三多”,即因地制宜多手段、区分专业多角度、深入现场多交流,努力踩实普查、详查、核查“三步走”调研工作的每一步。
克服艰险困难,全力获取一线生态环境资料
一线调研工作中,常常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5月13日,烈日当空,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嘴滴水湖观海公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一下车,他们就分散开来,迅速奔向事先锁定的目标,占领有利地形观察、测量、拍照。
他们正是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上海试点工作组。生态调查组组长蔡文倩博士带着组员陈莉和李原仪换上雨靴,走下大堤,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海滩深处。走了一段距离后,她们的注意力被一片芦苇荡吸引,在厚厚的芦苇杆下,几只无齿相手蟹正爬来爬去,蟹洞不规则地分布在芦苇荡深处。
正当她们想再走近点儿时,蔡文倩右脚的雨靴陷进泥中无法拔出。潮涨潮落,芦苇荡中绝大多数地方的底质都比较软,一旦深陷很难抽身。凭着丰富的经验,蔡文倩迅速将右脚从雨靴中抽出,光脚踩在泥滩上,双膝跪地,慢慢取出雨靴交给同伴。随后,她慢慢爬到芦苇荡深处,划定样方、测量植被高度、记录植株数和动物个数,顺利完成了物种鉴定工作。
“只有深入到每一段岸滩、每一片滨海湿地,才能拿得到第一手资料,为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蔡文倩说,每到一处,她们都要这样完成生物取样和鉴定工作,对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极高。
九段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河口外南北两槽中,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受东海海潮的顶托影响淤积形成,必须坐船才能到达。
5月15日,调研人员起了个大早,迎着朝阳,乘船前往勘察地点。在颠簸的船上,他们努力克服头晕想要呕吐的不适,一刻没停地拿着地图和现场图做对比,讨论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船刚一靠岸,各小组便按照分工投入到紧张的踏勘工作中,尽最大努力走遍每一片湿地,获得九段沙生态环境的各项数据。
深夜才回驻地,只为细致了解民众期盼
“我们规划编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困难,实地调研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现场情况和民众期盼。”工作组组长雷坤总是重复这句话,时刻提醒着大家不要忘记调研的初心。
完成对奉贤区的沿岸踏勘工作,已是晚上7点,大家都还饿着肚子。正准备启程回驻地时,公众亲海组的王艳和徐香勤跟当地中学的李老师聊了起来,仔细询问李老师对目前海洋保护宣传力度、海洋环境的直观感受以及对改善海水水质的建议。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她们介绍了对保护海洋的认识和期盼。
“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不问好不放心,耽误大家的行程了。”王艳不好意思地向大家致歉。回到驻地已是晚上9点多,快速扒了几口饭后,她们又迅速回到房间整理一天下来采集到的公众意见,提交至规划编制工作组微信群。
5月19日上午,天气晴朗,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空蔚蓝,不时有群鸟掠过,海滩处芦苇随风轻轻摇摆。在保护区的大堤上,保护区副主任马强正在向规划编制工作组介绍历年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植物生长分布的基本情况等。
可是规划编制组工作人员远远不满足,围着马强不停地发问。作为保护区的“老人”,马强明显感觉到工作组与之前来调研的团体不一样,问的问题更专业更深入。“无奈”之下,马强只好将自已的管理思路和保护区存在的现实需求和盘托出。但工作组还不“放过”他,直到午饭时间,逐个添加了他的微信才“罢休”。
每到一处,调研人员都抓紧时间跟地方一线管理人员和群众深入交流,尽力收集当地民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期盼,为编制规划做准备。
“我是党员我先上,没有什么条件好讲”
工作组在上海刚聚齐,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定期召开党支部、党小组会议,落实经常性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调研工作。调研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党员们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总是冲在困难一线攻关突击。
5月16日本是周末,下午刚讨论完调研计划,工作组全体党员就冒着大雨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在党旗升起的地方,他们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入党誓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人员肩上的责任。
在海洋垃圾调研小组到宝山区长江岸线调研海洋垃圾现状的过程中,一道紧闭的闸坝挡住了他们的道路。原来,为加强安全管理,这道闸坝一直保持关闭状态。组长安立会博士没有丝毫犹豫,手一撑直接跃上了堤坝,“我是党员我先上,没有什么条件好讲。”说话间,他又跳到堤坝内侧的平地上,展开海洋垃圾定性调研工作。
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成员王彪、李晴和康婧是无人机探勘小组成员。王彪来自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其余2人来自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为把调研做得更精准,经常加班到深夜,规划无人机飞行及现场核查路线。“党员就要吃苦在前。”白天勘察结束后,他们抢着收集整理资料,查缺补漏,做到一丝不苟。
连续3周的调研中,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上海试点工作组始终肩扛责任、主动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全面掌握了上海的主要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及“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改善需求,为接下来的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中国环境报)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