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如今摇身一变成景区
我们见惯了古人的伟大智慧结晶,一座座时至今日仍难以复刻的古代建筑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感叹古人的创造力与执行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古代建筑都能成功建成,不少工程被搁置,成为了“烂尾楼”。
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的阳山碑材就是其一,堪称古代最大烂尾工程,耗费无数人力却被弃用。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分碑座、碑身和碑额,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为取此石材,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眼看成功在即却惨遭遗弃。有关这遗弃的原因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究竟为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阳山碑材如今重新启用成为景区可是实打实的。
南京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了南京明文化村,它较为完整地为现代人展示了那样一段明代世俗生活画卷,游人可以亲身体验建造碑材时军工们的日常生活。景区北至阳山山脊,南至雁门山山脊,东至汤山采石场,西至景区停车场,总面积约230000平方米,将阳山碑材包裹在内形成了完整的采石场景。文化村的建筑采取了明代建筑风格,以石材、木材为主,豪放粗犷、古朴自然。铁匠铺、石匠铺、酒坊、监工房、戏台鳞次栉比,明代工匠、妇女、兵丁穿梭往来。明文化村内一天滚动上演各种情景剧,杂耍、舞狮、劫镖车、赐御婚……专业演员在其中翻腾跳跃,可谓精湛。
原来的烂尾楼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文旅景区,不得不让人感慨。大家还知道哪些“烂尾楼”变景区的故事吗?快来和小编分享一下吧!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