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病的防治
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玉米虫害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玉米粘虫病,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成虫后,将会发生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的景象,造成绝收,对玉米生长水平和产量产生极大影响。
危害特点:
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内取食嫩叶叶肉,3龄食叶成缺刻,5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现象,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
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
黏虫防治
第一,生物防治。粘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对糖醋比较敏感,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生物防治,采用杀虫灯、性剂及糖醋引诱,对粘虫进行集中杀灭,有效减少粘虫数量,降低粘虫密度。另外,由于粘虫喜欢隐藏在枯草中,可以将谷草扎成直径为5cm的草把,每亩插入80把,每隔5~6天换一次草把,将换下来的草把集中粉碎,消灭其中的成虫。
第二,农业防治措施。首先要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对玉米田地进行管理,在玉米收获之后可以对玉米田地进行彻底清理,将其中的残叶败草清理对于发生过粘虫的地块,避免在同一地块上继续种植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抗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加强玉米生长期的田间管理,做好灌溉和肥料管理、中耕除草,提高玉米生长水平。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指的是使用化学药物对玉米粘虫进行防治的措施,一般在产卵之前、卵孵化之前以及幼虫3龄之前最适宜使用药物。可以使用卡死克乳油、灭幼脲系列对3龄之前的幼虫进行防治,如果幼虫生长到3龄及3龄以上,则要使用更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比如乐斯本乳油、灭幼脲、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等。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