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乡村治、郡县稳;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乡村治理具有极端重要性。不仅关系到近6亿人生活其中的农村是否安定有序,也直接决定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能否稳如磐石,特别是在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的当前,更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加强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全国各地探索乡村治理有效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任何时候不能有丝毫动摇,先进支部要不断增加,中间支部要大力提升,后进支部要不断整顿,对村级党组织和带头人要来一场整体建强优化。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通过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建设,确保党组织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要实现法治化,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乡村社会才能有条不紊运转;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

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要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序。矛盾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乡村治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排查、调处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要做好群众工作,提高乡村管理服务能力,把农民关心的问题就地解决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人民调解工作手段,健全村民调解员队伍,确保及时化解矛盾。法治发挥着定纷止争的关键作用,应该紧紧抓住信息进村入户的有利时机,推进互联网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健全乡村公共安全体系和法律服务网络。

走乡村善治之路,要不断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乡村治理体系与城市治理体系的区别,就在于其是集体经济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相互交织下的治理。如今,乡村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管理机制,既释放基层民主自治的活力,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力度,又稳固乡村共同体纽带,提升礼俗德治力量。既补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短板,又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现代化转型期,是乡村治理的“痛点”凸显期,也是亮点催生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治理路径,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成效。相信随着本文件的落地,乡村治理体系将向着更完善、更成熟的方向迈进,最终开创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善治新局面。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