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四川藏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四川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麓,是全球变暖趋势最明显、生态挑战最大的区域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藏区各族儿女推进生态保护工程,筑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草原狼背后的湿地故事 2020年1月,致公党四川省委农业委员会主任、生态专家沈尤又来到若尔盖湿地寻找草原狼。在九曲黄河第一弯唐克乡等地,他记录到几头草原狼正准备偷袭牛群,被牦牛逼退。其中有一只幼狼。 此行还记录到了藏狐、藏原羚、大天鹅、高山兀鹫等高原物种。“湿地生物链完整,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沈尤说。 20多年前,他还是大学生时,就随成都大学社会实践队到若尔盖湿地植树治沙,清楚记得:“草原小土包底下尽是鼠害,风一吹,黄河上游草原就刮沙尘暴。”生物多样性遭遇冲击,草原狼一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若尔盖湿地是国内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黄河上游水量的30%来源于此。湿地蓄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泥炭总储量达70亿立方米,分布于5000多平方公里的沼泽中,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年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向若尔盖湿地倾斜,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就向黄河流域累计投资1.2亿元用于湿地保护。通过历年来扩湖补水还湿措施,水面由2010年的215公顷扩大到650公顷,水位新增30厘米,恢复周边半沼泽和干沼泽上万亩。2019年,四川又投入1.13亿元实施川西北湿地重大修复工程,修复退化湿地约4.5万亩。 黑颈鹤翩跹起舞,红军经过的若尔盖湿地恢复着寂静与辽阔。 生态与发展,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生态的宁静意味着生产活动的减少。四川藏区是脱贫攻坚“三区三州”的重点区域,如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 在海拔***0多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达拢村,43岁牧民公秋迟里把660头牦牛减牧大半:“不让草原休息,牦牛迟早有吃不到草那一天。” 雅砻江在这里发源,通天河在石渠改称金沙江,全县3216万亩天然草地约占四川省草地面积的六分之一。石渠县县长罗林白天治理裸露的草原,晚上在黑土滩上睡帐篷,一住大半年,腿因此风湿严重,站不了几分钟就会抖。草原人家不叫他县长,而喊他草地娃罗林。几年玩命下来,板结荒漠长出了牧草。 通过“逐草游牧”向“种草集约定牧”转变,仅2014年至2018年,石渠县就实施退牧还草200万亩。罗林说,以前放牧1000头牦牛需要40余名劳动力,通过畜牧业集约化后,只需8名劳动力。 人不放牧干什么?美景处处的四川藏区,生态保护衍生出新岗位。在松潘草原“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多年前一场泥石流把一个村冲成了寒盼、川盼两个村。寒盼村草原巡护员甲凸茨地说,生态恶化的教训必须记住。“一周巡两三次,不让滥挖草药、草皮和肥土。”近年来仅松潘县就向贫困人口新增2000个生态公益岗位。 生态旅游催生处处民宿,好客的牧民生意兴隆。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王者归来,生态屏障守望者 “香格里拉”原型的洛克游记,木里是起点。 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角的藏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为47%,森林面积约占全国百分之一。 过去森林一度被视为砍伐资源。李龙忠记得他到木里林业局当伐木工砍的第一棵树,3个人轮流钻到大树肚子里,像挖山洞一样往外砍。“到1994年,我完成的木材生产任务近20万立方米,相当于砍了1500亩原始林。”一位退休伐木工对记者说。 1998年大洪灾后,中央决定实施“天保工程”,彻底停止长江上游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紧接着在西部地区实施坡地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十万“砍树人”变成栽树人,千万农民不再耕种陡坡,前所未有的植树造林在四川展开。 卫星从太空俯瞰,四川藏区从南到北快速充盈着绿色。而当年伐木工人向上级争取“留给子孙”的九寨沟,早已是举世知名的世界自然遗产。 “黄河流域3个断面,岷江流域22个断面,嘉陵江流域7个断面,达标率100%,6个出州断面水质长期保持为Ⅱ类水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长杨克宁说,“阿坝州作为长江、黄河上游最大的‘绿色生态天然屏障’,把守护生态摆在第一位,全州单位GDP能耗下降6.16%,严禁在长江黄河重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涉磷、造纸、印染、制革等项目。” 2月12日,四川藏区的若尔盖县、红原县、色达县、汶川县、白玉县获批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若尔盖湿地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大力推进。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又翻开了崭新篇章!(陈天湖、谢佼、张海磊)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