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公众调查

鱼水之欢

发布时间:2020-01-17来源: 作者:

  看捕鱼、品鱼头、赏鱼拓,在千岛湖,围绕“鱼”,已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服务链条。投放鲢鱼、鳙鱼幼苗,鲢鱼、鳙鱼捕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避免水华,保护一湖碧水。在千岛湖,保水渔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来自辽宁的游客张扬,一到浙江千岛湖就急着预订观看巨网捕鱼的场次。对她来说,如果到千岛湖没看上一场巨网捕鱼,就等于白来了。

  这些年,千岛湖的大鱼头名声在外。慕名而来的游客,如果没品尝到这里的鱼头,总会觉得有些遗憾。咂摸鱼头的好滋味,人们自然会生发出好山养好水、好水育好鱼的感慨。他们未必知道的是,美味的鲢鱼和鳙鱼,同样也为净化水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千岛湖573平方公里的水域内,浙江淳安人尝试着走出了一条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生动案例。

  千岛湖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建设新安江水库时。对于淳安人来说,淳安的山水是这里最大的资源。山怎么开发、水怎么利用,都和生计息息相关。守护并利用好一湖碧水,也就成了淳安人的使命。然而,要守好这一湖碧水,谈何容易?

  何光喜是淳安人,在千岛湖与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当初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千岛湖上的捕捞队。“最初还有林业开采,后来不再伐木了,就是专心捕鱼。”何光喜说,当时捕的就是鲢鱼和鳙鱼,捕着捕着,到1998年、1999年前后,湖里两次出现水质异常现象,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异物,并发出臭味,这就是蓝绿藻过度繁殖形成的水华。“当时,我们到处找人咨询,最后上海海洋大学的一名教授帮我们解开了谜团:水里的鲢鱼和鳙鱼少了,水中浮游生物过多,造成氮磷富余,慢慢就形成了水华现象。”何光喜说。

  原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千岛湖开始大规模养殖银鱼、鲈鱼、鳜鱼等鱼种,导致鲢鱼和鳙鱼数量急剧减少。研究发现,千岛湖水面以下三四十米区域,是浮游生物活动与生长区域,也是滤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主要活动区域。测算表明,鲢鱼和鳙鱼以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每生长一公斤,就可消耗近40公斤蓝绿藻。湖里的鲢鱼和鳙鱼长到七八斤重,就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净化能力,通过合理捕捞,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这就是千岛湖“保水渔业”。

  水华现象出现,让淳安人开始下定决心投放鱼苗,并在千岛湖中心湖区及西北湖区实行三年封库禁渔。新安江发源自安徽黄山,注入千岛湖。在浙皖两省共同努力下,千岛湖水质不断改善。

三农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内参 huanbao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