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三化”转型
优良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一张响亮的名片,而该县山区农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和乡村休闲旅游两大内涵,农旅一体化、农业产业园区化、农业项目基地化成为带动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新亮点,实现山区现代农业向旅游资源、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变。
该县以现代高效农业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企业为平台,将现代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现代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抢抓精准扶贫历史机遇,正式启动淇滩皂角村万亩 玫瑰园和中界狮子山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力争打造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把生态、农业产业做成旅游,走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的农旅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
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是构成现代农业的要素,该县以整乡连片为主,大力实施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产业能人的带头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的最大化,推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和提升了农业品牌。先后建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26个,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省级园区4个总面积21.51万亩、市级园区6个总面积3.19万亩、县级园区16个总面积5.3万亩。
先后建成茶园面积18.41万亩,投产茶园9.7万亩,实现产值2.88亿元;种植优质绿色蔬菜24.5万亩,产值达到6.48亿元;建成空心李基地6.2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建成核桃基地21万亩;成功引进乌江生物科技研究所,打造了中界生态中药材示范园区、泉坝中药材示范园区,全力打造10万亩“乌江生态药业走廊”。
该县鼓励产业能人、致富能手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生产技术、资金等保障要素,以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为导向,通过产业基地化建设,将传统产业做优,将特色产业做大。同时,鼓励产业能人或致富能手以产业基地为平台,与当地龙头企业的联姻,采取“基地+产业能人或致富能手+农户”合作模式,在产业能人与农户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鼓励基地与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协议,为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化解农业规模化经营风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化...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2024-12-25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2025-02-05
- 强化重点单位污染源自动...2024-12-26
- 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领导看...2024-12-26
- 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4-12-26
-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技...2024-12-26
- 自治区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24-12-26
- 深入开展宪法入企,助力...2024-12-26
-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环评文...2024-12-2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2-18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四...2024-12-16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1-08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2024-11-08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紫外...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2024-10-14
-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碳排...2024-10-14
- 我市发布地方标准《建设...2024-10-14